在浙江淳安千岛湖湖面上空,每天有两套无人机设备从自动机库缓缓升起,自行完成空中巡检任务。
这两个“空中巡检员”,是千寻位置为千岛湖打造的水域巡检数据综合管控平台的一部分。搭载高精定位的无人机自主完成起飞、图像采集、降落、充电等动作,采集视频数据推送给千岛湖数字第一湖平台,让当地水域巡检管理更智慧、高效。自今年3月试运行以来,千岛湖水域巡检效率已提升60%。
千寻位置打造的水域巡检数据综合管控平台界面
无人机加持,为千岛湖巡检增添空中力量
每天清晨,无人机便开始一天的工作。它们每隔两小时便会在千岛湖的上空进行“空中巡逻”。没一会儿的功夫,无人机就在空中拍摄到违规画面:9:50,发现湖滨公园附近有人违规垂钓。
无人机在空中巡查所拍摄的画面,其中蓝框标注的部分发现违规垂钓
随即,巡逻无人机将拍摄到的画面回传给水域巡检数据综合管控平台,经过视觉AI分析分类后,同步给“数字第一湖”平台。此时,相应部门的治理人员便会进行及时处理,治理人员便到达现场处理,形成线索事件“巡查—发现—处理—反馈”的全闭环。
“过去需要‘人巡’一周才能完成的巡检任务,现在已经可以缩短至‘机巡’一天”,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相关人员表示。
助力“数字第一湖”,水域巡检效率提升60%
在使用无人机智能巡检之前,千岛湖湖区巡检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是湖区面积大。淳安县是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千岛湖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3500公里,沿湖有19个乡镇,加之复杂的地形,光靠人工巡检很难实现面面俱到。
二是水域管理涉及到渔业、生态环境、港航、旅游、水利、林业、综合执法等多个职能部门,常常出现“我只负责查处非法垂钓,垂钓者扔下垃圾我管不了”、“这条农林用船是载人出去垂钓,对这个超载应该由渔政部门管”这样的问题,亟需将线索通过信息化处理进行高效分配。
千寻位置通过北斗时空智能+视觉AI算法,对千岛湖复杂多样的线索进行自动分类,高效派发给相应部门的治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这一技术手段,整合了淳安县多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打破了此前由于职责分工不同,各个监管部门间长期存在的数据壁垒。目前,平台已迭代40余种智能AI算法,除了发现乘载人未穿救生衣,无人机还可以准确识别沿线垃圾、违规垂钓、占道经营、违规种菜、建筑垃圾乱堆、水面漂浮物等各种画面。
无人机在空中巡查所拍摄的画面,发现违规种菜(左)及沿线垃圾(右)
此外,千寻位置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也让无人机有了精准的位置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更多便利,真正实现线索早发现、早解决。高精度定位服务就像给无人机附上了感知自己在物理世界中所处位置的眼睛,无人机获得高精度定位能力后就能按照规划的航线完成巡检任务,并给予目标物精准的位置信息。
千岛湖水域智能巡检是千寻位置智能城市解决方案针对水域治理场景的应用创新,据统计,自今年三月试运行以来,无人机已发现线索2034条,极大提高问题发现速度、处置效率。未来,无人机巡检将逐步覆盖千岛湖全域,并服务更多的相关部门,全面拓展延伸日常巡检的广度、深度和可感度,不断提升千岛湖湖区治理水平。